“无人”驾驶发展提速

   2018-04-18 互联网发吧信息网50
核心提示: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道路测试的一系列要求以及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了道路测试的一系列要求以及交通违法处理依据,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

智能网联汽车,也被称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当前,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如何看待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如何为我国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随着道路测试的放开,“无人”驾驶真的要来了吗?

产业转型突破口

“人们常说的‘无人’驾驶包含了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在国际上,只有达到最高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方能实现‘无人’。”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目前,我国所测试的大部分汽车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不仅不能离开人,还对测试驾驶人有严格要求。

辛国斌指出,发展自动驾驶汽车不仅是解决汽车社会交通安全、道路拥堵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智慧出行、服务新型产业生态的核心要素,更是推进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都将自动驾驶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

“我国主流乘用车企业正在加快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自主供应链体系正在构建,互联网企业与汽车行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强。”辛国斌表示,上海、重庆等地已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积极推动半封闭、开放道路的测试验证;北京市已确定33条、共计105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并发放了首批试验用临时号牌。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陈因介绍,我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有关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一些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路网信息化建设加快,5G与车联网融合发展;先进驾驶辅助系统设备实现量产,高精度地图、车载操作系统,以及人机交互系统等方面也在加快布局。

现有技术尚不成熟

据了解,“无人”驾驶所依靠的自动驾驶技术可分为5级。从全球看,跨国车企已实现部分自动驾驶(L2级)汽车的批量生产,少数推出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汽车,以谷歌为代表的新技术力量在开展全自动驾驶技术(L4、L5级)的研发测试。我国目前进入路测的汽车处在L2级和L3级。

“每一次交通工具的创新和应用都给交通运输的组织、管理和高效运转带来充分影响。”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表示,“无人”驾驶是自动驾驶的最高阶段,交通运输部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

同时,庞松也指出,目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还不够成熟,从现有技术水平看,要实现“无人”驾驶还有一段路要走。当前城市“智慧”程度尚不足以支撑“无人”驾驶汽车大范围应用,仍需构建与之相配套的智能交通系统和道路管理体系,包括对车速、位置等的感知和路径规划等智能控制。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李江平表示,没有庞大的数据支撑,很难实现应用演进。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上路前经历近10年的封闭场地测试,积累了大量数据。我国智能驾驶汽车产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仍是数据不足,包括实际路况、地图精度、道路参与方信息等。

“智能驾驶汽车产业应探索多领域联动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走向成熟。”陈因表示,工信部预计,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将开始进入市场。

在发展中筑牢安全底线

日前,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路测时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自动驾驶安全的担忧。

“Uber的交通事故也在提醒我们,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一定要把安全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辛国斌强调,道路测试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愿景之一就是大量降低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

那么,今后应如何安全有序地开展道路测试,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及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辛国斌建议,要以安全为基本前提和底线,确保测试车辆产品和测试过程安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各项支持配套措施,加快制定紧急制动、车道保持、事件记录、信息安全等重要标准,提供测试验证的技术支撑;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部署5G等新一代通信网络,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促进车路协同发展等。

“在发展过程中要通过构筑法律政策体系筑牢安全底线。”辛国斌说,要建立包含产业发展、交通安全等一系列政策法律体系,避免出现真空地带,也要对现在测试以及未来实践严格管理,“工信部正联合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测试评价规范以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

李江平表示,公安部正配合立法部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根据技术发展、测试、商业化应用的进程适时向立法机关提出相应的修订建议。“我们积极支持技术创新在交通行业中的应用,同时也十分注重安全保障,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来测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开始应用。”庞松指出。

“‘无人’驾驶最终会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形式‘上路’。这要经过多年努力,希望政府、社会能给予空间,一起来完善这个新领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研究员李娜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常见问题  |  隐私政策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