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办医的特殊性,民营医院需要以利润求生存,如果医院得不到足够的利润,面临的将是倒闭的命运。民营医院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民营医院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对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医院持续爆发生长
相对于公立医院数量连年减少的情况,民营医院可谓发展迅猛。得益于国家连续性、开放性的政策引导,尤其是近两年,民营医院保持着每年新增2000家的“生长速度”。
2017年1月《“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放宽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的服务领域要求,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如放宽准入条件;比如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解决民营医院人才短缺问题;落实多方面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的政策;实行医保同等对待;简化社会办医行政审批手续等等。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鼓励投资者建立品牌化专科医疗集团,举办有专科优势的大型综合医院。到2020年,打造一大批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结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激励下,社会资本蜂拥而至,新业态不断涌现,民营医院持续、快速发展。
而社会基本看好民营医院也是“理由充分”:相比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优势在于决策更加灵活。相对来说,专科医院的投资成本和周期都比综合医院低一些,同时,专科医院专注于某一领域,更容易建立品牌优势和人才优势,其针对特定医疗器械的大量采购也更容易获得价格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6年国内民营医院的总体数量增幅达132.48%,平均增长率达到15.10%。然而,民营医院的“爆发生长”,看似繁荣发展的背后,是窘迫的现实对比。数量是增加了,但在床位数量、诊疗人数、入院人数等方面,民营医院的竞争力显然不足。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的民营医院为一级或者未定级的医疗机构,开设床位数普遍小于100张。在服务量方面,2017年1月至10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次3.7亿,占比仅为13.4%,尚不足全国医院诊疗人次的二成。而全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已达24亿,占比高达86.6%。
有专家分析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疗资源和政策的倾斜,同时,民营医院在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上与公立医院差距很大,地方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如公立医院,普通患者对民营医院的偏见依然较深。
民营医院持续爆发生长 服务与数量增幅相距大
服务与数量增幅相距大
我国民营医院数量持续增加,2010年至2016年我国民营医院的总体数量增幅达132.48%,平均增长率达到15.10%。截至2016年底,民营医院达到1.64万家;相对于2005年的3220家,增加了4倍。相比之下,公立医院总体数量基本呈现负增长的势态,从2010年的13850家降到了2016年的12708家,降低幅度为8.25%。2015年民营医院数占比上升至52.63%,首次超过了公立医院数占比;2016年民营医院数占比更是达到56.39%。
蓝皮书指出,虽然民营医院在数量上超过了公立医院,但是其规模普遍偏小。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的民营医院为一级或者未定级的医疗机构,开设床位数普遍小于100张。2016年,平均每家民营医院的床位数仅为75张,而同期每家公立医院平均床位数达到351张。
据统计,2005年至2016年,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门诊诊疗人次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至2016年,公立医院门诊诊疗人次为28.48亿人次,占比为87.09%;民营医院门诊诊疗人次为4.22亿人次,占比为12.91%。民营医院门诊诊疗人次占比逐年增加,2010年至2016年年均增加16.8%。而民营医院的住院人次,也从2005年的208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2777万人次,占比由4.07%上升到15.84%。2016年民营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为8.6天,同期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