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跳桥自杀 当父母没有练习的机会

   2019-04-20 互联网发吧信息网2190
核心提示:这几天一段视频让人看着堵心。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上车水马龙。一位年仅17岁的男生和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拉开车门,跑到桥
 这几天一段视频让人看着堵心。

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上车水马龙。一位年仅17岁的男生和母亲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拉开车门,跑到桥边,纵身跳下。在后紧追的母亲没能拦下,眼睁睁看着儿子从自己手边坠桥,顿时跪地痛哭。后来120确认,男孩已无生命体征。

而这一切的发生,不过几秒钟的功夫。


医者难自医

新闻里说,孩子跳桥的理由是,与同学发生矛盾,被母亲批评了几句。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不会轻松。岛叔无法揣测,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平时就有所郁积,负面情绪是不是已经有所积累,这次吵架是不是导火索;也无法揣测,当时的批评是不是十分严厉,是不是说了过头话。

但岛叔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家的父母是憋着法要害自己的孩子,但可能由于方式方法不对头,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一位母亲说,她很明白该如何与孩子相处,这方面的书也看了不少,知道孩子的毛病都是从大人那里来的,更知道如何鼓励、如何批评、如何建言、如何交流,而且劝导别人的时候,说得一套一套的。但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孩子上课走神,老师拍视频发给她,搓火;放学把作业本落在学校了,搓火;做作业磨磨蹭蹭,一会儿抠鼻子一会儿上厕所,搓火;乘除法老算不对,教一遍不会教一遍不会,搓火;好容易完事了,上床发现还有一项作业没做,搓火搓得一晚上都睡不好了。

就这样,一星期下来,如果自己不内伤,孩子就得有外伤——知道打孩子不对,可控制不住啊。

所谓医者难自医,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练习的机会,上来就是实操,犯错的成本只能自己承担。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得小心谨慎,更得想法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给后悔留一些空间

岛叔儿子上小学三年级。还没告诉他这件事,他就从某音上知道了。我问他,爸爸妈妈狠狠批评你的时候,你想没想过自杀。

儿子说,想过,但是一看钢丝窗打不开,大门锁着也出不去,就算了。

也许是戏言,但其中透露出一点积极因素——不要人为创造让孩子伤害自己的客观条件。就是有人说的,不要在子女教育中,递给孩子一把上了膛的枪。这枪,可能是过激的言辞,例如“你怎么不去跳楼”“你怎么不去死”;也可能危险的环境。

上海事件发生后,有网友说:为什么要在高架桥中间停车?潜台词就是,这是一个危险的场所,当人在那一刻不能自控的时候,很容易找到伤害自己的途径。试想一下,如果这次吵架发生在一块平地上,生气失控的孩子一通疯跑之后,发泄之后,是不是就能稍微冷静下来,停止伤害自己的企图?

之前大陆和台湾方面谈判的时候,美国卖给台湾军火。有评论就说,此举无异于两兄弟正在吵架,旁人递刀。上高楼,不争吵;过大河,莫红脸。都是一个道理。

没有完美父母,也没有完美孩子,孩子一定会有缺点,绝大多数父母也达不到教育专家提出的育儿标准。如果这种表达是正确的,那么父母一方面得加强自己的修养,一方面就是让亲子环境更安全一些,给后悔留一些空间。


欲堵歪路,必畅正路

不少网友提出,应该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生命教育。这确实是不刊之论。

岛叔想起哲学上说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界的教育,环境的呵护,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外因。让自己内心产生自杀免疫力,恐怕才是最关键的。

这次上海跳桥事件的当事人17岁,正是青春期。本就是躁动的年纪,用什么来做心理的压舱石?岛叔一位同事就此事剖析了自己。

他说:“太可怕了!回想我的中小学时代,也经历过许多恐惧时刻,为什么从没想过自杀呢?因为我有欲望啊。美食、故事书、电视剧、邻居小姐姐的酒窝、好朋友的打闹、金庸的小说、到大城市旅游、书里写的美好的都市世界……到现在我还是觉得这个世界巨好玩,巨有意思,玩过多少遍的游戏也不厌倦。有欲望就能找到生存意义,就能贪生怕死。”

欲堵歪路,必畅正路。对孩子,从小时候起,父母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全面介入他的成长,帮他建立各种与社会、与世界联系的途径。通过读书、旅游、交朋友,让他明白生活的多姿多彩,世界的丰富美妙。

这样下去,当孩子自己有了独立思考的时候,凡事都会多想一想的时候,就不会轻易冲动,或者说缩短冲动的时间,控制冲动时自残的几率。

对父母来说,这样的陪伴很累,远不如给他一部手机,自己躲清闲。

可能还真是这么个理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常见问题  |  隐私政策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