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量限速终结 运营商要“一石三鸟”?

   2019-09-05 新京报80
核心提示:达量限速终结 运营商要“一石三鸟”?
新京报记者9月3日晚间在三大运营商网上营业厅查询发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已经找不到达量限速流量套餐,超出套餐包含流量的用户,将以3元/GB、5元/GB等不同标准计费。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的套餐介绍中还能看到部分达量限速套餐,但是无法进行办理。不过联通和移动表示尚未接到停售的通知。北京移动表示,目前客户还可以通过10086办理达量限速套餐产品。


多位通信行业专家和内部人士均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达量限速套餐的全面停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推行两年多以来,各种以“不限量”“无限量”“畅享”为名的达量限速套餐在让用户流量快速上升的同时,也因为夸大宣传等原因受到工信部责令整改。与此同时,业内有观点认为,各种打着不限量旗号的套餐导致了4G网络容量承受巨大压力,部分用户网速和使用体验下降。此外,根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1-7月,通信业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涨101.3%,同期移动通信收入下降0.2%。在4G流量红利逐渐见顶的当下,达量限速套餐的停售,似乎已经成为运营商摆脱夸大宣传印象、降低4G网络压力、提升营收业绩的必然选择。

终止达量限速是变相涨价?运营商调整套餐“众口难调”
“不限流量套餐取消了,是不是流量要涨价?”
“我现有的不限量套餐都要变成新套餐?以后还能放心看视频吗?”
“支持套餐不限速,但超出的流量是不是变贵了?”
自从三大运营商传出停售达量限速套餐后,不少网友讨论激烈。在微博相关新闻下,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见认为,这是在“变相涨价”。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来说,达量限速套餐虽然会影响体验,但毕竟不用花更多钱。而普通畅享套餐超出流量5元/1G、3元/1G的价格意味着用户可能需要支出更高的资费。
有不少用户支持原有的达量限速套餐。一位移动达量限速套餐用户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选择达量限速套餐“就是买个心安”。在实际使用中,家里和工作地点都使用WiFi,每个月的流量套餐都用不完。该用户使用的是移动88元的畅享套餐。

还有学生用户表示,作为学生,达量限速套餐可以避免额外支出,即使达到流量限额后限速,只要能发微信,就还能接受,“毕竟一般也就每个月最后几天会出现限速,再说了还有WiFi”。
根据中国电信相关文件,集团将优化调整普通版畅享套餐,超出流量套餐之后,129元及以下畅享套餐套餐外资费为5元/GB,199元及以上畅享套餐套餐外资费为3元/GB。新京报记者在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上查询到,中国联通原先的“4G畅爽冰激凌”套餐,套餐外资费水平与中国电信基本一致,也是129元及以下套餐5元/GB,199元及以上套餐3元/GB。
中国移动的规定略有不同。新京报记者在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查询到,无论套餐价格高低,套餐内流量用尽后均先按5元/GB计费,用满3GB后按3元/GB计费,属于“越用越优惠”。
针对不愿变更套餐的老用户,运营商方面均表示不会强制变更原套餐。中国电信方面称,本次套餐升级,以前使用畅享套餐的老用户不受影响,将继续执行原套餐规则。
在文件中,中国电信对套餐变化的宣传口径也进行了要求,强调宣传材料上以及营业员话术中不可再出现“达量降速”“降速阈值”等概念,而是要重点突出“达量不降速,不用不收钱”“流量不清零,这月用不完,下月接着用”等。
对于用户的担忧,中国电信在文件中规定了每月流量资费上限:用户当月套餐外流量消费超600元的情况下,将暂停当月上网服务,下月自动开通。
也有用户指出,如果因为意外而严重超出流量,600元的限额也不算低。至于取消不限流量套餐是否属于变相涨价,该用户表示,这要看替代套餐所包含的流量有多少。
能否改变夸大宣传印象?不限量套餐曾被工信部约谈整改
达量限速套餐,曾经有着更加吸引人的名号:“不限量套餐”或者“无限量套餐”。2017年初,中国联通在国内率先发布不限量套餐“冰激凌套餐”,并陆续推出了几十款低价不限量套餐,有的套餐费甚至只有3元。在联通采用了达量限速套餐之后,为了争夺用户,移动、电信也推出了套餐资费低至20元、49元的不限量套餐。

随着运营商不限量套餐的竞争加剧,其中存在的夸大宣传、隐藏限制条件、误导消费者等诸多问题也引起舆论的关注。比如,“不限量套餐”中包含的流量往往只有20GB、40GB或者50GB,一旦超出这个范围,网速就会被限制,降到1Mbps甚至更低。除了流量限速之外,在漫游费取消之前,国内运营商推出的这一业务还有使用地限制,异地使用将产生另外费用。这些都激起了不少用户的强烈反弹。
2018年6月,工信部约谈三大运营商,要求整治“不限量套餐”。但这些套餐在更名为各种“畅想套餐”之后继续存在,虽然不再被宣传为“不限量”,但套餐达量限速的属性并没有改变。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达量限速套餐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套餐的计费标准比较简单易懂,即使超出了限额,也只是会被限速,用户不必担心会产生大额套餐外费用。
然而,随着用户流量使用的快速上升,达量限速套餐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通信业专家张弛(网名“奥卡姆剃刀”)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原本运营商设置的20GB、40GB套餐限速阈值是比较高的,这是一种营销的手段,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但在达量限速套餐的推动下,用户的流量使用大大增加,限速问题随之出现。
北京联通4G用户金女士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自己曾经的流量套餐只有1GB,能用WiFi都会优先使用WiFi。她也从来不敢超量使用。去年年初,客服电话联系她,向她推荐了包月40GB的达量限速套餐,从那以后她的流量使用就变得“肆无忌惮”了。
不少使用达量限速套餐的用户出现了随时随地用移动流量看视频、追剧的习惯,到月底一般就会出现被限速的情况。
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公布的数据,6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7.84GB。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554亿GB,比去年同期增长107.3%。付亮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当越来越多的用户达到限速阈值,达量限速套餐更加成为鸡肋。因为用户被限速之后,一般都会购买各种“加速包”以恢复到正常速度。加速包的购买流程较为麻烦,资费也较高,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不利的。
对此,中国电信的文件表示,停售达量限速套餐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达量降速带给用户的困扰,并进一步满足畅享套餐用户流量不降速的需求”。中国电信在向媒体回应时也表示,“用户流量使用不断增长,对速率的要求更高”,原来的达量降速套餐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取消达量限速套餐,可以“进一步改善服务,保障用户畅快的上网体验”。
然而有用户称:“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不限量套餐不能关!”
能否改变降速情况? 专家称达量限速套餐致4G降速
近期,网络上关于“4G降速”的议论沸沸扬扬。有传言称,运营商实施了4G降速,目的则是为了推广5G。对此,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均进行了辟谣。在回应部分用户感受到的网速降低、用户体验下降问题时,工信部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达量限速套餐是原因之一。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流量角度看,近年来视频类业务快速发展,对网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运营商相继推出了大流量套餐来吸引用户,进一步释放了用户流量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为4.42GB,而今年7月DOU已达8.33GB,增长近1倍,给4G网络带来了较大压力。网站访问量过大造成阻塞、“达量限速”套餐流量使用达到了限速阈值,个别地方网络维护改造等原因也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影响用户体验速率。
目前尚无官方数据显示达量限速套餐的用户比例。不过,在新京报记者采访到的多位北京用户中,基本上都是使用达量限速套餐。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我国4G基站规模已经超过了456万,网络规模位居全球首位。而据通信行业内部人士透露,全球4G基站总数也不过是600多万座。单位面积内能建设的4G基站数量也是有限制的,布站密度、连接密度、流量密度都有一个极限。据张弛了解,在北上广深等地的CBD等核心区域,4G基站密度早已达到极限。达量限速套餐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流量的浪费,改善用户体验。
张弛表示,在不限流量套餐的资费标准下,大家都敞开了用流量,甚至在家连WiFi都不用,统计表明去年3月份的时候人均容量是3GB,年底的时候人均流量就是6GB了。随着智能手机流量的大涨,基站已经跟不上了,所以大家就一起降速。
闻库向新京报记者表示,4G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将与5G网络长期并存,工信部将统筹推动4G和5G协同发展。目前,5G网络建设发展在今年才起步,要想建成像4G那样覆盖全国的网络还需要数年时间,至少没有四五年时间是达不到的。在利用5G高速率大带宽的特性疏导4G网络流量的同时,也在持续做好4G的运维和改造,把4G和5G双管齐下,保障用户使用体验。4G至少还能用10年。
对此,张弛向新京报记者表示,达量限速套餐在事实上造成了一种恶性竞争,导致了很多用户对流量不科学的使用。他指出,无线资源是有限的,应该用价格的杠杆来撬动它的分配,不要浪费。因此,他认为运营商逐渐停售达量限速套餐是正确的选择。
能否改善通信业绩? 运营商面临增量不增收困境
付亮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5G网络还处在大量投入阶段,在5G真正带来业务增量之前,运营商们的经营压力较大,急需摆脱价格战。而此前各大运营商大力推广的达量限速套餐,严重限制了运营商通过流量盈利的空间。

三大运营商营收集体下降。财报显示,中国电信上半年总营收1905亿元,同比降1.31%。中国移动营运收入实现3894亿元,同比下降0.6%;中国联通营业收入1449.53亿元,同比下降2.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营收出现了下降,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出现了16.8%和2.5%的增长。而中国移动则是出现了十分罕见的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尤其是净利方面,创下了最近十年来最大跌幅。
新京报记者回溯了中国移动过去十年(2009-2018)的财报数据发现,在个别年份中,中国移动的营收和净利两项中的一项都曾有过下跌,但营收、净利双双下跌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运营商明显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上半年,中国移动4G用户DOU(每户每月使用流量)为7.1GB,同比增长132.5%。中国联通上半年手机上网总流量增长62%,手机用户DOU达7GB。中国电信手机上网总流量实现翻番,4G用户月均DOU达到7.3GB。

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都面临着互联网和流量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的困境。上半年,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3.05%;中国电信互联网收入同比仅增长3%;中国联通非语音业务收入同比仅增长1.92%。
根据工信部数据,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3086亿元,同比仅增长0.7%,增速较一季度和2018年全年分别回落1.5个和9.5个百分点。
当4G红利逐渐消退,运营商纷纷将目光投向5G等新技术带来的市场空间。不过5G业务的高投入,也给运营商的财务报表带来巨大压力,运营商们还要勒紧裤腰带过一段日子。
随着市场逐渐饱和,竞争加剧,同时国家大力推进提速降费,4G流量的价格也在迅速下降,三大运营商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也出现了较大下滑,从2016年的70多元下降到2018年的50多元。
从2013年到2018年,通信业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一直在稳步增长,但增速总体上呈大幅下降的趋势。
8月26日,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1-7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涨101.3%,同期移动通信相关收入下降0.2%。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单位移动互联网流量收入(就是单位流量资费)快速下滑,流量上涨幅度赶不上流量平均资费的下降幅度。因此,停售达量限速套餐,恢复流量盈利能力,就成了三大运营商共同且急迫的选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lee2016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常见问题  |  隐私政策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