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煤炭运输第一大港”的秦皇岛码头,7月本该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期,可在今年却显得有些“萧条”。往年这个月份一天要办理约60艘船舶装船手续,而今年则只有十几艘;港口积压的煤炭也越来越多,最多时接近1000万吨港口存煤的极限。
航运、港口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下行、用电量下降必然导致煤炭压港。
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7.4亿吨,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了6.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5.2亿吨,增长13.6%,较去年同期加快了5.5个百分点;完成内贸货物吞吐量32.3亿吨,增长4.4%,较去年同期放慢了1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459万标箱,增长8.8%,较去年同期放慢4.3个百分点。
针对严峻形势,相关负责人表示,煤炭压港不是单一的运输问题,跟整个经济运行有很大关系,涉及铁路、航运企业、港口等运输组织的各个环节。交通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相关方面的联系,电煤企业、铁路部门、航运企业也要加强战略合作,实现煤炭到港运输的合理化库存,发挥煤炭专线运输效应,实现船舶运输和货主需求的有效衔接。当然,缓解航运业和港口压力,根本上还是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用电需求,煤炭运输、存储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衔接,保障港口煤炭运输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