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市场发展历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服装类专业市场,因为其经营的产品与产业发展、与百姓消费联系密切,可谓“一手托着生产、一手牵着百姓衣橱”,因此,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产业发展特色。
改革开放的早期,当时因为我国商品的流通业态通路非常狭小,而人们对于消费的热情却一日千里地高涨,专业市场的生意一度普遍繁荣。从东部产区到中西部消费地,只要市场的地理位置选对了,市场就既不愁招商、也不愁兴旺,形成了“建成一家火一家”的局面。郑州银基、沈阳五爱、武汉汉正街、重庆朝天门、常熟招商城、株洲芦淞、北京大红门、成都荷花池等都是在这一时期的代表。
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服装业以树名师、建名企、创名牌为目标的“三名工程”实施,促使服装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服装企业数量激增,服装品牌层出不穷,服装企业的产能和效率同时大大提高。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的服装产量已达136.74亿件。
服装产品的大量增加使得其对流通渠道的需求亦大大增加,在原有的百货渠道不能满足激增的服装产品销售需求的情况下,服装专业市场成了最有力的营销保证。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原有的知名服装专业市场为核心,迅速扩张了一批服装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配套发展的商业圈。
除了这一时期的专业市场建设空前踊跃外,服装企业品牌化、时尚化的发展需求,也要求专业市场能够提供品牌展示、形象推广、快速建立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功能。服装专业市场也就此表现出了升级发展势头,广州白马、虎门富民、上海新七浦、成都九龙、杭派女装、哈尔滨红博、北京天雅等是这一期的代表。这些市场在服务于服装品牌创建、品牌营销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服装市场总体看供大于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贸易保护势头不减,一些新兴的商业业态大举进入,服装专业市场投资持续过热,造成了服装专业市场蜂拥而上,市场竞争日益残酷。
据武汉万商白马服装交易中心市场总经理俞良平介绍,他们曾在2006年对武汉市场做过分析,当地新老服装专业市场所容纳的铺位数、承载的交易量,已是下游分销市场需求的2倍还多。专业市场对服装产品“供过于求”已是当前的普遍问题。
一方面是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一方面是越来越严酷的竞争现实,新兴服装专业市场亦只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这也就促成了眼下服装专业市场走进“定位细分”时代。
沈阳五爱集团总经理助理胡宝钢表示:当前的服装专业市场,应以成因特色和承载功能分为产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销地型市场,新兴的市场应因功能不同而走出专业经营之路,并从服务上、经营管理上、硬件配套上满足特色经营需求。
市场定位细分化主要特点
当前的服装专业市场定位细分化发展也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营模式专业化。郑州世贸商城地处集散型的郑州银基商圈,分期开发,只做批发,不仅有品牌推广中心,新建成的还将有“大户专区”,服务功能方面以品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有多项服务举措。这种专注于服装批发商、以服务留客户的经营模式令其在峰火连天的郑州商圈异军突起,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正在筹备开业的上海服装城提出了要做上海的“奥特莱斯”,也是要从经营模式上按自己的市场优势重新定位,找到差异化经营的路子。据了解,苏州国际服装城提出了旅游购物的经营理念,这也是一种经营模式的探索。
二是市场定位精细化。同样是卖女装,不同的市场还可有所侧重,如时尚女装,中老年女装,休闲女装,针织女装等。四季青·安徽女装则选择了杭州时尚女装为主导产品。
三是同一市场群中错位竞争。专业市场新增投资在成熟市场圈内的,更需在原有的经营主体中找到差异竞争点。安徽服饰一条街七家市场,如果都是相同产品,很难“共赢”。中绿服饰广场找到濮院羊毛衫市场“联姻”,要做安徽合肥唯一的羊毛衫市场,这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专业市场定位细分化可以说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市场定位细分的未来,是市场管理、市场服务的个性化和功能化。希望通过这新一轮的从市场定位开始的自我更新,能带给服装专业市场更多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