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子教育心理,很多家长视乎都很头痛,很多时候在教育中,不知不觉误导了孩子的人生观,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是一边教育孩子的号文章,由童莉茴心理咨询童莉茴老师推荐!
心理学家张国维博士让学生在实验室里解答一组有趣味县且需要动脑筋的智力题。德西把被试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并让两组学生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实验。
实验组的学生每做完一道题便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学生做完题目后没有任何奖励。
实验观察发现,在休息的时间里,控制组的学生继续解题的人数明显多于实验组,时间越长,这种反差就越明显。
实验结果,德西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孩子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
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在家庭教育中也时有显现。许多父母都会感叹,孩子在学习方面好像不是为他自己学习,更像是为父母在学习。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追求一下,根源就在于父母的许多做法使孩子的学习动机变了味。比如,有些父母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孩子考了好成绩就用物质和金钱来奖励,孩子成绩不好时则用打骂及惩罚的方式试图来使孩子提高成绩。结果,孩子在学习中感觉不到乐趣,学习的动机自然就没有了。最终,孩子的学习动机似乎就只为了得到父母的夸奖和物质奖励。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来避免德西效应呢?
建议:不要过度用物质去补偿孩子的情感需要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比较忙,把孩子寄托在学校或者寄养在孩子的爷爷奶奶家里,当父母回到家中,往往会产生对不起孩子的心理,从而不断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以补偿自己教育孩子上的失职。殊不知,正是这种补偿心理,使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理性在刹那间花为乌有。父母们就会陷入矛盾的心理中,是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还是对孩子说不,让孩子认为父母是个不称职的人?
许多父母正是因为自己缺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误认为自己对孩子来说是失职的。事实上,失职与否并不取决于是不是经常跟孩子在一起,而是取决于父母怎样去教育孩子,尽管父母很少在孩子身边,还是有许多途径可以来教育孩子。比如写信、打电话、为孩子购买优秀的图书、回家后的谈心、一起游戏等等。真正应该“补偿”给孩子的其实是孩子的情感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及生活上的包办。
张国维博士说:“在引导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要避免总是用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教育孩子,这样做会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成功体验。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努力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目标。”更多教育心理信息请关注福建NLP学院:http://www.hao2068.com
冯晓强热线拨打:18379711188(严小姐)
关注本学院的公众微信号免费搜取NLP资料:nlpxinzhihui
招生服务QQ:278178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