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别名:山药、山芋、三角、怀山药、淮山药、药蛋、土薯、山薯、玉延,拉丁语学名:Dioscorea opposita。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可以吃。
山药来源
该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形态特征
根茎粗,直生,长可达1米。叶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罕或3枚轮生,叶腋间常生珠芽(零余子),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广卵形,常3浅裂至深裂。花雌雄异株,极小,绿白色,均成穗状,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生。蒴果有3翅。多年生缠绕草本;有块状或根状的地下茎;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为掌状复叶,全裂或分裂;花雌雄异株;很少同株,组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花被片6,2轮,基部合生;雄蕊6,有时3枚发育,3枚退化;雌花和雄花相似,惟雄蕊退化或缺;子房下位,8室,花柱3,分离;蒴果或浆果;种子具翅。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山药的历史
山药在明朝
明朝龚延贤所着《寿世保元》载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神农本草经》将山药列为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聪耳明目标上品《日华子本草》说山药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本草纲目》以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外相《新修本草》说薯蓣日干捣细,食之大美,久服轻身,不饥延年。清代医学家李修园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药性本草》则以为,山药能补五劳七伤,去凉风,镇心神,安灵魂,补心气缺少,开达心孔,多记事。
山药在现代
现代药理钻研证实,怀山药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度内排泄、补气通脉、镇咳祛痰、平喘等感化,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铁棍山药具有补气润肺的功用,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切细煮粥喝,对虚性咳嗽及肺痨发烧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结果。春季天气较枯燥,易伤肺津,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滋阴养肺之上品。
产品规格︰ 原根,原叶、切块、T.B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