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约有1500~2000万的多动症孩子,因为病症或许他们正遭受着身边人的误解与孤立,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以及老师的关注,不要武断地给他们扣上调皮的标签,而是要及时帮助多动症孩子接受必要的治疗。
在12周岁以下儿童中,各国统计的发病率都在5%左右。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4岁-17岁未成年人的发病率高达9%,也就是每2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患者。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中编号为F90,又称为“过度活跃症”。患者多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好动而行为无目的性、与他人沟通困难等症状。
不过2009年发表于《矫治保健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数据很惊人:美国当时在押囚犯中,高达25%的人患有多动症;那些刑期较长的重刑犯,罹患多动症的比例则高达30%-40%,远远超过了人群中平均罹患多动症比例;更糟糕的是,这些人出狱后再次犯罪比例也很高,大约2/3的人在被释放后的3年内再次被捕。[1]
而2008年出版的《成年多动症患者:科学告诉了我们什么》一书分别对小时候就被诊断出多动症的患者组(55人)、成年后才被诊断出多动症的患者组(80人)、同社区同年龄段的对照组(73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前两组在盗窃、蓄意攻击他人、持枪犯罪、贩卖违禁药品、被捕、坐牢等项目上的概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以第一组为高。[2]
这些研究,似乎都在说:多动症,就像是一个隐藏的“犯罪基因”,多动症患者比普通人触犯法律的概率更高。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断则断患者的行为模式与那些仇视社会、漠视他人生命与权利、甚至以他人的痛苦取乐的反社会人格,或者是那种贪婪无耻、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更重要的是,多动症患者在社会生活中,会遭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2012年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纪要》的一篇报告在在对纽约市的三百多名儿童进行了33年的跟踪研究之后指出,多动症患者失学的比例比普通人高7倍,平均年收入也要低约4万美元,离婚率高一倍。[3]这些生活上的窘迫遭遇,也会让他们更容易自暴自弃,走上犯罪道路。
少儿时曾患有过多动症而成年后症状消失的,并不会被视为精神病患者而免责。即便是那些成年后依然罹患多动症的人,在进行精神病学司法鉴定时往往也不会显示出人格分裂或智力低下的特征,不符合法定的免除、减轻刑罚的规定。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的就是,目前医学上认为,长期药物治疗对儿童多动症是十分有必要的。即便患儿症状有明显改善,减少用药或停药前也应该咨询主治医师的意见,根据疗程和病例综合来考虑,不能盲目停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还有一点要切记,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还有人工色素的食物,不要让孩子养成把饮料当成喝水多习惯。还有多动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爱儿健康指导中心黎教授指出,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但药物治疗以爱儿专注贴为首选。因为就目前来说,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全都是有毒副作用的,并且效果甚微,达不到彻底治愈的效果。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可靠、有效的治疗多动症、抽动症的方法当首推“整合平衡疗法”,它是以调节人体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失衡的“爱儿专注贴”为核心,辅以“感统训练、注意力训练、心理疏导、推拿按摩、营养治疗”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疗方法。其彻底克服了长期服用西药给造成毒害的缺点,有效的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填补了世界医学在本病治疗中的空白。详询电话:400 636 1211 或登入我们的官方网站www.etddcd.com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