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殖圈舍的选址:
首先,选择场址应遵循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修建猪场。
其次,圈舍要建在地势较为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三,圈舍应远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500米以上,离开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2000米以上。
发酵床养殖场怎样布局才算合理:
在建造圈舍时,尽量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等功能区要科学布置。圈舍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向应在人员生活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布置,隔离舍和粪污处理区应在猪舍的下风向布置。
猪舍一般为东西走向 (山区一般为向阳),东西向偏南或偏北不超过30度,保持猪舍纵向轴线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呈30-60度角;相邻两猪舍纵墙间距一般为7-9米,端墙间距不少于10米;猪场净道与污道尽量分开,互不干扰,饲料与病死猪运送通道尽量避免交叉,工作人员尽量不要穿越种猪区;养猪场生产区四周设围墙或其他有效屏障,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
发酵床的面积大小怎样确定:
发酵床面积的确定应根据猪的种类、大小和饲养数量的多少来计算。实践经验表明,保育猪每头占0.3-0.8平方米,一般按每头占1平方米计算;育肥猪每头占1.2-1.5平方米,一般按每头1.5平方米计算;母猪舍每头占地2-2.5平方米。
发酵床养猪的饲养效果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发酵床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床 5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90%以上。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生物饲料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20%-3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可以饲养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费用减少 8~15元/头。发酵床养猪,实行标准化饲养,生产无公害绿色猪肉,严格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要求,饲喂绿色饲料、添加剂、兽药和科学的饲养方法,生产无污染的绿色生猪。发酵床养殖模式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只使用微生态制剂,所生产的猪肉品质好,无药物残留。屠宰后肉色红润,纹理清晰,优于一般猪肉。并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至15%,完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明显优于该标准。如结合地方优质肉猪生产,将为开发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开拓优质猪肉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发酵床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节约用水等直接饲养成本90--15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农作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发酵床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前面已述及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发酵床养猪,严格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要求,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饲养模式,使用无抗饲料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生猪。